标突然将皮球踢给了欧阳伦。
殿角的言官们开始交头接耳。
欧阳伦抬眼,目光与黄子澄相撞。
这位礼部侍郎的紫袍虽挺括,眉梢却凝着焦虑的纹路。
昨夜在宗人府,欧阳伦曾在《管理条例》里特意标注“官货民货分流细则“,此刻却故意指着黄子澄道:“黄大人方才提及'官货优先',不知可曾想过,若官货占满轨道,民货滞留延误,商贾岂会再用铁路?又谈何'广增税赋'?“
黄子澄的脸色瞬间从青白转为涨红:“这自然会预留民货时段.“
“预留多少?“欧阳伦步步紧逼,“每日卯时到巳时为官货通行,其余时辰为民货?还是按旬轮换?若遇紧急官差,是否又要挤占民货时间?“他从袖中取出一张泛黄的漕运延误记录,“去年漕运因运送江南官窑瓷器,滞留民船三百艘,导致苏州米价暴涨三成——黄大人主管漕运时,可曾想过'藏富于民'?“
李善长的拐杖重重顿在地上,发出闷响:“驸马这是何意?莫非黄侍郎的过往政绩,还需向你一一报备?“
欧阳伦却不理会,继续盯着黄子澄:“再问黄大人,火车头每日需检修几次?轨道多久巡查一回?若遇暴雨导致路基塌陷,该如何应急处置?“
这三个问题如连珠炮般砸来,黄子澄张了张嘴,却一个字也答不出。
他虽主管过漕运,却从未接触过机械运转的细节,更不懂轨道维护的专业知识。
豆大的汗珠从他额角滑落,滴在紫袍前襟,洇出深色的印记。殿内响起此起彼伏的窃笑,武将们毫不掩饰地哄笑出声,徐辉祖更是拍着大腿道:“连火车头都不懂,还管什么铁路?“
李善长的脸色黑如锅底。
他忽然意识到,自己犯了一个致命错误——不该让黄子澄在欧阳伦面前班门弄斧。这位驸马爷看似闲散,实则早在太乐宫试演时,就已将铁路的里里外外研究透了。
“驸马既如此精通,“李善长忽然冷笑,“莫不是想荐自己当这个总办?“他这话暗藏杀机——若欧阳伦敢应下,立刻就能被扣上“觊觎要职“的帽子,毕竟驸马干预朝政本就敏感。
欧阳伦却摇摇头:“臣身为驸马,岂敢染指实权?不过是见黄大人对实务生疏,担心铁路误了工期。“他转向朱标,神色诚恳,“陛下,铁路总办需兼具三重特质:懂机械运转之理,通商贾盈利之道,更要能抗住权贵施压。此人不必出身显赫,但必须有十年以上的匠作经验,且在民间素有清誉。“
殿内忽然响起一声轻咳。
武将队列中,一个身着青衫的中年人越众而出。此人身材瘦长,眼角布满细密的皱纹,腰间挂着一枚铜质腰牌,上面刻着“工部营缮所“字样。
李善长皱眉——他竟不知工部有这号人物。
“启禀陛下,“中年人声音沙哑却沉稳,“小人王铁锤,在工部营缮所做了十五年匠作,参与过南京城墙修缮、清江船厂改造。七年前曾随郑和下西洋,在西洋诸国见过'蒸汽马车',回来后试着仿造过简易铁轨模型。“他从怀中掏出一个巴掌大的铁制模型,“这是小人去年做的火车头雏形,虽未成真,却琢磨出些门道。“
朱标眼睛一亮。他见过欧阳伦昨夜展示的蒸汽火车图纸,与这模型竟有几分相似。
欧阳伦适时开口:“王匠作曾在扬州试行过'民间货运合资'模式,由商贾凑钱雇工匠修路,按出资比例分利——这与臣设想的'衍生收入'不谋而合。“
李善长急了:“陛下,此人不过是个匠人,如何能管得了朝廷大员?“
“韩国公此言差矣。“欧阳伦淡淡道,“当年秦始皇修灵渠,用的是监御史史禄;汉武帝治黄河,起用的是田千秋。论出身,他们也非显贵。
本章未完,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......... 大明:如此贪的驸马,朕杀不得? 最新章节第七百七十二章 铁路总办职位之争(求订阅!!),网址:https://www.at888.net/412/412561/774_3.html